咨询热线

学习总结

怎样引导解决新入园爱哭闹的幼儿高高兴兴的入园

日期:2016-04-02 03:49:00 浏览:6
    春去秋来,每学期开学时,幼儿园里哭声阵阵。中班和大班哭的孩子少,小班的孩子可不得了,一个个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爸爸,我不上幼儿园。”一个的哭声比一个的大,喊得老师耳麻脑胀,有的家长不忍心只好把孩子抱回家。提起开学,还真有点儿让人害怕。
    为什么开学初,新入园的孩子哭得那么凶呢?
    首先,不能适应新环境。
    孩子刚入园,还不适应新的环境,孩子离开了依恋的亲人,从熟悉的家庭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从而感到害怕和恐惧,当父母离开后,就会大哭起来。
    其次,不认识老师和小朋友。
    幼儿刚入园,除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更多的还是对周围人的陌生。周围出现的都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而且教师顾忌不到每个孩子,所以幼儿很容易想家。
    第三,不适应幼儿园的行为规则。
    孩子离开亲人,来到幼儿园,和老师还有许多小朋友在一起,人际对象和行为规则都发生了变化。在家里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是固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孩子的行为规则也是随意性的,孩子的要求家长尽可能去满足,孩子的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受限制。而到了幼儿园,吃东西时要和大家在老师规定的时候吃,玩东西时也要在老师规定的时候和大家一起玩,不能独占,睡觉时也和大家在一起睡,没有爸爸妈妈陪,老师什么时候让孩子做什么,孩子们就做什么,不可能像在家里那么随意。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加上行为规则孩子的约束,使孩子感到不适应,就自然会产生不满和哭闹的情绪。
    第四,不适应幼儿园的饮食和午睡。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是有规定的,所以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么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行动得到束缚。更常见还有是幼儿对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味,有严重的挑食、偏食、厌食现象。但一些老师或阿姨都会强迫幼儿吃。午睡也是如此,新入园幼儿无法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而老师更多的是采取强制的方法。这些因素导致幼儿爱哭闹。
    要使孩子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一)要让幼儿与父母、老师、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对父母的依恋相比较,幼儿对老师的依恋更多的是寻求注意与赞许,并且年龄越大的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表示依恋的方式日臻完善,并逐渐由外显的行为依附、跟随等转向为内隐的行为:尊重、信服、敬畏等。在幼儿园里,你会发现中、大班的儿童已经善于掩饰自己对老师的依恋之情。如当某老师生病时,他们知道后会把妈妈买给自己的蛋糕或水果悄悄地送给老师,若老师不接收,他们会感到不快,甚至以撒娇的方式强迫老师收下,表现出幼儿执着的依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强化幼儿这种行为。
    幼儿对同伴的依恋,与对父母及老师的依恋也表现出不同。在母子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依恋具有“保护与被保护”的性质。而对老师的依恋主要是建立在敬爱的基础之上,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好感与赞许。同伴之间的依恋则要求以对对方的尊重、信服为前提,并以此形成友情和依赖的协调关系。在幼儿初期,儿童所表现出的对同伴的亲疏、好恶,主要是以在游戏或学习过程中能否共享玩具、互相合作以及座位的远近、家庭住址的距离等来决定的。在幼儿园小班,你常常会发现那些手拉手、结伴而戏的儿童,其家庭大都是近邻。到了幼儿中期 ,儿童开始对同伴发生兴趣,并逐渐将注意的中心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同伴身上,开始关心同伴的衣着、言行 ,甚至模仿同伴的兴趣爱好,向父母要这求那。不仅如此,而且对同伴产生了同情、谅解、友谊等情感。然而,这种同伴关系又是极不稳定的,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尽管如此,这种极不稳定的同伴关系对儿童将来适应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儿童通过这种不稳定的人际关系的认识与掌握,从而逐渐学会了初步的人际交往。这一规律在幼儿晚期就表现得越发明显了。例如,幼儿园大班的儿童,他们的交往已相当广泛了,不再局限于与同班好友的接触,而是与班外、园外的小朋友交往了。这既是一件好事,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难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束缚了幼儿与同伴的来往,是孩子最感委屈的事。假如儿童在幼儿期不与别的孩子正常交往,一直处于比较孤寂的状态,则以后参加集体活动时就会显得相当不适当。因此,家长们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和老师要为幼儿之间的正常交往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同情心、友谊感以及相互信任和帮助的思想,对幼儿在相互交往中萌发出的依恋之情要尤为珍视并正确引导。
    (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首先,要提前家访,分批入园。入园前,教师可通过家访或电话联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熟悉幼儿的生活环境。家访时,教师可主动接近幼儿,与幼儿一起游戏,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另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如幼儿的游戏室是如何布置的,喜欢玩什么玩具等,这样的教师才可在幼儿入园后,尽可能为幼儿营造他熟悉的环境。而让幼儿分批入园,则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新生,进行重点引导。同时,先入园的幼儿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常规,他们的行为对后入园的幼儿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以小客人的身份到班上作客,可让先入园的小朋友准备自制的礼品送给新生,加深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有“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可建议家长通过讲故事,念儿歌、做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进行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要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刷牙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钟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资料整理: